一直感觉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错,大学时就获得了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,我也曾在别人的赞扬声中陶醉。可此次参加普通话培训,发现自己不会说话了!
咦,这个字应该读上声还是读阳平?这两个字连读有没有变调?“啊”字在这里读成什么?读着读着,问题就出来了,于是不得不停下来查书翻词典。我的朗读往往就是这样在读、问、查三部曲中完成。
两天的培训收获真的很多。我刚一听王老师开口讲话,就觉得那规范的语音语调简直是太好听了!为什么我不能做到?努力付出能没有收获?我要为此而努力。即便不为自己,也要为女儿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。也许有的人对此不屑一顾,认为普通话就是在咬文嚼字。不就是说话么,能听懂就行了呗,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力气?我说当然有必要。正因为大多数人都不这么说话,所以才会有人觉得普通话有些标新立异。而实际上,我们完全有义务有责任把自己的母语说好。
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,两天的学习生活结束后我马上就开始自觉地练习。可以说是只要我的思想和嘴巴没有被完全占据的时候,我都会利用起来。每天早上在单位等待水壶烧开的时候,我会读上一会儿;与别人说话时,会留意每一个字的发音、声调,即使别人笑话我拿腔拿调我也不在乎;走路时我会去读招牌或者是回忆课堂上学过的某个字的读音,当然,如果旁边有人走得较近,我就不出声了,怕把别人吓着了;听新闻联播时,我会关注播音员的发音并进行模仿;就连睡觉做梦,都会梦见自己在朗读时碰见一某个字读不准,手边又没有书和词典可查,于是一遍遍地回忆,绞尽脑汁地想,到底学习时这个字是怎么读的。到最后,我醒了,可这个字还是没想起来。于是马上爬起来查词典。瞧这劲头,连考大学的时候都没这么紧张过。
嘿,您还别说,两天后就感觉到了效果,嘴巴已经不像初练时那样生硬了,标准读音掌握得也越来越多了。如果此时让我来主持个晚会什么的,我的普通话是不是会给更多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?我感谢这次学习机会,也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,希望通过这次的普通话学习,我的发音会更加标准,声调会更加规范,为推普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
评论